李杲,字明之,鎮人也,世以貲雄鄉里。杲幼歲好醫藥,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,杲捐千金從之學,不數年,盡傳其業。家既富厚,無事於技,操有餘以自重,人不敢以醫名之。大夫士或病其資性高謇,少所降屈,非危急之疾,不敢謁也。其學於傷寒、癰疽、眼目病為尤長。
李杲出生於富商之家,付千金與張元素學醫,數年學成。惟雖有醫術,但因家富故不以醫謀生,復不好多語,故士大夫往往病重方請李為之醫,李杲尤善傷寒,目病,癰疽等疾病。
北京人王善甫,為京兆酒官,病小便不利,目睛凸出,腹脹如鼓,膝以上堅硬欲裂,飲食且不下,甘淡滲洩之藥皆不效。杲謂眾醫曰:「疾深矣。《內經》有之:膀胱者,津液之府,必氣化乃出焉。今用滲洩之劑而病益甚者,是氣不化也。啟玄子云:'無陽者陰無以生,無陰者陽無以化。'甘淡滲洩皆陽藥,獨陽無陰,其欲化得乎?」明日,以群陰之劑投,不再服而愈。
此段記載李杲治癒北京人王善甫。當時王善甫小便不利,目凸腹脹,膝蓋以上的皮肉堅硬得象要裂開一樣,食欲不振,以利水滲濕藥投之無效。李杲以為津液之腑須氣化方可生效。獨陰不生,獨陽不長,利水藥多為陽藥,須多以陰藥平衡可起用。於是,眾醫加投陰劑,立竿見效。此段係要表明李杲用方不拘泥於表現,能從大原則下手。
西台掾蕭君瑞,二月中病傷寒發熱,醫以白虎湯投之,病者面黑如墨,本證不復見,脈沉細,小便不禁。杲初不知用何藥,及診之,曰:「此立夏前誤用白虎湯之過。白虎湯大寒,非行經之藥,止能寒腑藏,不善用之,則傷寒本病隱曲於經絡之間。或更以大熱之藥救之,以苦陰邪,則他證必起,非所以救白虎也。有溫藥之昇陽行經者,吾用之。」有難者曰: 「白虎大寒,非大熱何以救,君之治奈何?」杲曰:「病隱於經絡間,陽不升則經不行,經行而本證見矣。本證又何難焉。」果如其言而愈。
西台掾蕭君瑞在二月中得傷寒,卻誤服白虎湯大寒之劑,進而面黑如墨,脈沉細,小便失禁,原來的證狀不得而見。李杲視後表示白虎湯乃大寒之藥無法行經,原傷寒之病則無法散,改以溫陽發散風寒之藥而癒。
魏邦彥之妻,目翳暴生,從下而上,其色綠,腫痛不可忍。杲云:「翳從下而上,病從陽明來也。綠非五色之正,殆肺與腎合而為病邪。」乃瀉肺腎之邪,而以入陽明之藥為之使。既效矣,而他日病復作者三,其所從來之經,與翳色各異。乃曰:「諸脈皆屬於目,脈病則目從之。此必經絡不調,經不調,則目病未已也。」問之果然,因如所論而治之,疾遂不作。
魏邦彥妻子生目翳,眼色綠腫痛難當,李杲以為病自陽明經來。而綠非五色之正色,蓋肺與腎合而為病邪(此段余不解,中醫五主色係指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,其中腎與肺之色分別為黑與金若相融為土色,如何為綠色?)東垣爰以入陽明之藥投之,得效。嗣後又復發三次,惟與前數次色異,東垣云諸經脈皆經目,若經脈不調,則目病無法癒,爰從經脈著手醫治得效。
馮叔獻之侄櫟,年十五六,病傷寒,目赤而頓渴,脈七八至,醫欲以承氣湯下之,已煮藥,而杲適從外來,馮告之故。杲切脈,大駭曰:「幾殺此兒。《內經》有言:'在脈,諸數為熱,諸遲為寒。'今脈八九至,是熱極也。而《會要大論》云:'病有脈從而病反者何也?脈至而從,按之不鼓,諸陽皆然。'此傳而為陰證矣。令持姜、附來,吾當以熱因寒用法處之。」藥未就而病者爪甲變,頓服者八兩,汗尋出而愈。
馮叔獻之侄子馮櫟,15、16歲年紀,因病傷寒而目赤口渴,脈數呈熱象。醫家想要以承氣湯瀉火,著手煎藥。適逢李杲從外邊進來,馮叔獻告之原委。杲經脈診直呼不可用寒藥,若以表像言是熱症無誤,然實按脈則呈寒症,宜以溫熱藥投之,令以薑、附之藥服之,後果出汗而痊癒。此段仍強調李杲視病不單看表面,而是會深究病原與經典的記載。
陝帥郭巨濟病偏枯,二指著足底不能伸,杲以長針刺骫中,深至骨而不知痛,出血一二升,其色如墨,又且謬刺之。如此者六七,服藥三月,病良已。裴擇之妻病寒熱,月事不至者數年,已喘嗽矣。醫者率以蛤蚧、桂、附之藥投之,杲曰:「不然,夫病陰為陽所搏,溫劑太過,故無益而反害。投以寒血之藥,則經行矣。 」已而果然。杲之設施多類此。當時之人,皆以神醫目之。所著書,今多傳於世云。
陝帥郭巨濟病偏癱,半身不遂,久之患肢枯瘦,麻木不仁。二腳腳趾貼在足底無法屈伸,李杲用長針刺至骨頭仍不覺疼痛,出了一至二升黑血,並用繆刺法(用於病邪在四肢與經脈相干的地方,病氣無固定之點,也未進入經俞部份,針刺位置主要在四肢之指趾端爪甲邊),經過6-7次針刺,服藥三個月,病癒。
裴擇之妻寒熱病,月事不來已長達數年,且帶喘嗽。醫者大都以蛤蚧、桂枝、附子之藥治,但李杲曰:「不可,此病為陽氣過旺所致,溫裡劑施用過度,無益而反害。改投熱清涼血之藥,則經期可如常。 」果然得效。
觀上所載,強調李杲視病不被表像所矇,不盲從眾議,能直覺準確知病知所源。所掌握者,不外乎陰陽二字,只問寒熱,即能治好疑難雜症,此外,另精於針刺術,成功治好中風。元史載李杲事跡頗多,是正史中少見,足見其當時應頗具響力。正史不見其脾胃觀,蓋應載於其所著之方書中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