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察奸

奸不自招,忠不自辯;奸者禍國,忠者禍身。

無智無以成奸,其智陰也。有善無以爲奸,其知存也。

智不逾奸,伐之莫勝;知不至大,奸者難拒。忠奸堪易也。上所用者,奸亦爲忠;上所棄者,忠亦爲奸。

這裡指出,奸者之智謀皆屬陰險狡詐,良知無法包覆一切,故防不勝防。然而,忠與奸之界線實是模糊,端看上位喜好與需求,有用之者,視為忠,反之為奸。

 

勢變而人非,時遷而奸異,其名難恃,惟上堪恃也。好惡生奸也。人之敵,非奸亦奸;人之友,其奸亦忠。

忠與奸之定義,往往隨時勢與上位而變動;眾人謂為敵者,即便不是奸亦為奸,反之,眾人皆曰為忠者,奸人亦成忠也。

人性,千古不變也。觀今政壇,當紅者豈皆為忠貞、善良之輩?不亦是極盡奉承上位之能事,操控主流媒體,擾亂視聽,將己塑造為神乎?即是平庸、草包或奸巧之輩,也能成為清新、仁厚、愛民之仁君或好官耶?

 

道同方獲其利,道異惟受其害。奸有益,人皆可爲奸;忠致禍,人難爲忠。奸衆而忠寡,世之實也;言忠而惡奸,世之表也。

惟上惟己,去表求實,奸者自見矣。

 

趨利避害,利為首,仁義淪為粉飾,似乎才是政治之本質。自唐朝至今,仍舊未變。為人忠者,因為觸及眾人之利,擋人財路,往往招禍,故現今法務部長罕見判死者,政府無法抑制炒地皮等..於是乎,基於趨利避害,眾人往往選擇默默承受,或是同流合汙。最後,來俊臣以自身經驗云,在官場要分出何為奸?首看上位態度,再是自身判斷,不看表象,要仔細端量背後因素,方能看出端倪。

 


謀劃

上不謀臣,下或不治;下不謀上,其身難晉;臣不謀僚,敵者勿去。官無恆友,禍存斯須,勢之所然,智者弗怠焉。料敵於遠,須謀於今;去賊以盡,其謀無忌。

 

在朝為官,講求謀劃,不在此用心思,難以晉升,上位者難御下,為打擊政敵無所顧忌。

欺君爲大,加諸罪無可免;枉法不容,縱其爲禍方懲。

對付政敵,羅織以欺君之罪最管用,難以翻身,且有時要放長線釣大魚。

雖然,今日社會也無所謂欺君之罪,然在職場上,領導者往往忌恨下屬欺己,若能攻擊對手欺瞞上級,的確是一記狠招,余等不得不慎防也。

 

上謀臣以勢,勢不濟者以術。下謀上以術,術有窮者以力。臣謀以智,智無及者以害。事貴密焉,不密禍己;行貴速焉,緩則人先。其功反罪,彌消其根;其言設謬,益增人厭。行之不輟,不亦無敵乎?

最後,來俊臣點出鬥爭心法:將對手功績講成過錯,言論全部否定再刻意抹黑,形成眾人討厭及攻擊對象,眾口鑠金,積非成是。且一而再,再而三之攻攻擊,終可鬥倒天下而無對手。

就這點而言,不就是現今政壇的縮影嗎?千古不變啊!但,余認為,處心積慮害人、提防他人,對於心力及身心是非常不利的,心裡亦非真能舒坦愉快也。余等讀羅織經,只是警愓自己,切莫過於善良而落入小人攻擊對象,萬劫不復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百合 的頭像
    百合

    百合雜記

    百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